时势造英雄,而英雄造时势却是很难的。办事情,必须顺应大势。这个“势”最重要的就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办就能办的,大势加个人的努力才容易成功。学校科研工作就是乘势而为的结果。
合校以后,学校的规模也不大,主要以教学为主。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春天来了,科学的春天来了。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我们是工科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在工程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有创造力,这样的人才越多,证明学校办学质量越高。我们学校是教学型的,要想提高,必须加强科研,只有教学和研究一起提高,学校才能发展好。而且我们知道,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教师水平提高了,学校教学水平才能提高,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提倡研究也不是容易的事,我在教研室的时候就感到:工科的研究项目往往比较大,要解决现场问题,单兵作战很难搞成,必须进行合作,甚至是跨学科的合作,利用团队的力量,协同攻关。于是,我们教研室几个负责人一起研究并征求了全教研室教师的意见,制定了三个研究方向:矿压方向、特采方向和大的矿井开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三个研究室,教师可以按照兴趣参加其中的任何一个研究,但不能脱离教学。研究室可以组织学生科研小组,师生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紧密联系实践,注重现场应用效果,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研究室的成立,培养了师生的科研意识,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对带动教研室教师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研究室发展了几年的基础上,学校同意将研究室扩大提升为研究所,批准成立了矿压所、特采所两个研究所。当时这样系所并立、不脱离教学的形式在煤炭系统其他高校好像还没有。随后,有条件的系也逐渐再成立研究室。
这个时期的学校有一支很好的教师队伍,采矿的、机电的、数学和计算机的、地测的、矿建的、经管的等等。
“六五”期间,学校科研捷报频传,承担的“六五”国家攻关项目——立井4M深孔光爆技术优化研究通过部级鉴定;两个月后,“微山湖下8101.8105工作面采煤试验”通过部级鉴定,使面临停产的矿井延长服务25年,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较好。这段时间,王德民参与的“深井凿井法凿井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宋振骐、邓铁六的“煤矿矿山压力和顶板运动的预测预报及控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到了“七五”期间,学校科研工作又有了一个大的提升。1986年煤炭部制订“七五”规划,让各个学校申报科研项目,然后煤炭部组织论证,根据论证结果正式确定项目。我意识到这对学校很重要,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必须抓住!各个系、研究所认真组织内部论证,学校遴选了一批优势项目参加煤炭部论证。这次论证很成功。看到我们的项目,煤炭部很惊讶,科教司的同志跟我们说:“没想到你们有那么多项目!”其实,这次论证会,只是在客观上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展示多年以来努力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成果的机会。
这次论证会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跟宋振骐住一个房间,论证完以后,招待所里的食堂已停止营业了,忙碌了一天有点累,当时胃有点不舒服,宋振骐建议到对面的小馆子吃点,吃着吃着胃突然疼得厉害,便和宋振骐一起回到招待所,接着,他和我们研究所的同志一起将我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胃穿孔,要动手术。但当天晚上做不了手术,第二天才能做。宋振骐知道我有个姐姐在北京,半夜里就跑去通知他们。第二天开始手术,手术前要家属签字,当时我家属在泰安,于是就由煤炭部教育司副司长辛镜敏签了。他们很照顾我,我很感谢他们。
1990年底,国家召开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表彰了前10年科技工作成绩突出的全国60所高校和一批先进个人。我们学校是唯一受到表彰的煤炭高校,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矿压研究所获“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王德民、宋振骐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一年,陈子荫、孙可文、宋振骐3人被列入《山东改革明星列传》一书。
现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江南(中国),科研工作更加重要,相信学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选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讲述:沈光寒 整理:秦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