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江南网页版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王德民:​建设济南校区教学楼

发布时间:2020-12-07  点击:


1990年,我根据学校的安排来到济南分院工作,担任济南分院的院长。刚到济南分院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内部在济南分院的定位问题上意见不是很一致,校本部在泰安,学校两地办学,要不要保留济南这一摊儿?保留济南这一块的话,怎么开展济南分院的工作?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另一方面,学校还有一批人没有搬往泰安,而是留在了济南分院,有些还是教授和骨干力量,怎么发挥好这些人的作用?同时,有些搬往泰安的教师,家还留在济南,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很麻烦的问题。最后的意见:保留济南校区。所以济南分院又得单独搞一摊,有很多事需要单独办。

但是,当时济南分院的经费严重不足。我刚到济南分院的时候,校园里都是老房子。院领导的办公室就临时安排在小破楼的二楼,楼顶上有的瓦片破损了,一下雨办公室就漏水。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提出来能不能给买个电视机,算是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这需要1000多块钱,得想办法去筹钱。当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两地跑。济南分院的领导也需要经常去泰安校本部开会,很辛苦。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汽车要走 104国道。遇到下雪天和大雾天,就更会遇到大麻烦。我们这些泰安、济南两地分居的老教师,都是这样来回跑。当时的交通条件较差,大家都有过坐火车上不去车的经历,都有过挤火车、钻窗户的尴尬,这在当时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当时还是很乐观的, 极少有什么怨言,对学校今后的发展都抱有信心。我们学校的教职员工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和传统,是非常可贵的。

实际上,当时济南分院发展的关键问题,或者说是瓶颈问题,并不是这些办学条件的简陋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而是受办学空间的限制。当时的情况是,我们院子里都是老房子,没有足够的教室,没地方安排实验室。我们是工科院校,没有实验室怎么办学?另外,当时还牵扯到和山东经济学院打官司的问题。因为整个院子,山东经济学院占去了一半多,剩下的才是我们学校的。我们就要求他们搬出去。山东经济学院一开始不愿意搬,理由是他们在这里办学也是“文革”时期省里的决定,他们也没地方去。后来,省政府给他们建设了新校园,经过反复做工作,经过煤炭部和山东省政府协调,补偿给山东经济学院一部分经费,他们这才搬走的。

但是,山东经济学院搬走后,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室和实验室的问题没有解决,济南分院依然面临很大的办学困境,这直接影响到济南分院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我们向煤炭部汇报,陈述我们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争取经费支持,盖一幢教学大楼以解决办学条件上存在的问题。当时的煤炭部领导还是很支持我们的,部领导的看法非常明确,就是学校再怎么变动,济南是省会,济南分院这个点不能丢,必须办下去,不能当“败家子”。于是,我们就按照程序向煤炭部申报了基建项目,基建项目获得批准,建设一栋十层的综合教学大楼。同时,我们学校内部则想办法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煤炭部挺重视这个项目的,按照计划如期拨付了工程资金,施工单位按期完成了任务。建设教学大楼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当时济南分院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李文山副院长,具体负责基建工作的是刘维民处长,他们这些同志做了很多工作,非常能干,是很辛苦的。

教学楼是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这个楼建成后,解决了学校的大问题,因为教室有了,我们再把原来的老楼翻修一下,改成实验室。这样,济南分院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大楼建成了,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再后来,济南校区又建设了图书馆和学生宿舍,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了。

选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讲述:王德民 整理: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