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怀着对煤炭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考入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习。
学就学采矿,干就在一线。这是我选择山东矿业学院这个权威专业最朴素的初衷。在4年大学生涯中,我担任班级学习委员、采矿工程系大学生科技联合会主任,连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在大学四年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4年7月,毕业后我来到新汶矿业集团(当时为新汶矿务局)协庄煤矿,正式开启了我的煤炭事业生涯。我先后在协庄煤矿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等职务,2002年8月担任协庄煤矿总工程师;2008年6月,被任命为新巨龙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10 年 12 月,调任华丰煤矿矿长;2011 年 11 月调入山东能源集团技术装备部任副部长,后改任副总经理;2017 年 1 月调任肥矿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现任肥矿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一路走来,27 年的风雨历程,其中的甘苦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和坚定的,就是不忘初心、献身煤海、奉献社会。
学无止境 天道酬勤
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在当时装备和技术还比较落后的煤炭行业工作,应对常规工作,知识储备应当是够用的。但我觉得,不能只是满足于适应环境、安于现状,更要勇担使命、创新求变,为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抱着这种想法,在工作中,我一边干一边思考。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过程中,我意识到必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弥补自身专业深度方面的不足。于是,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之余,我带着在工作中遇到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在知识的海洋里上下求索。
2006年6月,我获得了江南(中国)工业工程硕士学位;在组织的关怀下,2007年5月,参加山东省国资委组织的首期“省管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赴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培训锻炼团”,到美国剑桥大学和世界500强企业培训学习3个月。2010年6月,获得江南(中国)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同年,我晋升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2014年12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完成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工作,顺利出站。我还有幸参与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井巷工程》一书的编写,为中国煤炭高等教育贡献了自已的智慧和力量。
从一名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到煤矿企业高层管理者,我在各个岗位上都能够认真负责、扎实工作,得到组织的肯定。一路走来,先后获得新矿集团科技标兵、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十佳青年创业标兵、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获得山东省省管企业青年五四奖章、第十八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煤炭工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矿井先进工作者、全省煤炭工业“科技兴煤”优秀工作者、山东省第十五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能源集团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支护专业委员会“煤矿支护十大功勋”等荣誉。
矢志创新 探索求进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长期的学习和历练,不仅铸就了我过硬的业务素质,也培养练就了我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协庄煤矿工作期间,面对资源衰竭、采深大、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突出等重重困难,我提出“稳产十年、年年看十年”的工作思路,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由我主导完成的极复杂条件下大仰角综采技术,解决了特殊条件下孤岛采煤难题,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煤矿地热利用技术,填补了煤矿利用地热采暖和降温的空白。我率领技术团队,先后攻克了协庄矿井周边众多地方煤矿开采对矿井的安全威胁、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深井软岩支护、地面河流水害等一系列矿井安全生产难题,确保了老矿井的安全开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8年,我调入设计能力600万吨/年、装备能力10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井——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在矿井建设及试生产期间,面对矿井深、地压大、地温高、涌水量大、托顶煤大断面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我先后主持成立了 9 个技术开发研究室、一个国家级博士后流动分站、研究生工作站和教学实验基地,构建起强大的技术研发支撑体系。同时,我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建立起了先进的矿井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使员工每次上下井时间缩短 35 分钟;引进并成功试验了国产第一台硬岩掘进机,创造了特大断面岩石巷道施工月进189米的好成绩。2009年,随着日产2万吨以上回采工作面的正式投产,年产6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正式诞生。
2010年,我调入新矿集团华丰煤矿担任矿长。在华丰煤矿工作期间,我首先倡导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实施生产工艺改革,明确了井下“三消灭”,即消灭铁棚,消灭放炮,消灭矿车排矸的工作思路;相继形成了处理问题“三原则”,即:上策伐谋,中策伐交,下策伐兵;规范运行“三不违反”原则,即不违法,不违规,不违纪;“四可”安全管理模式,即可预、可防、可控、可靠;“五定”工作法,即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标准、定考核;业绩考核“五要素”,即经济规模、盈利能力、发展后劲、员工工资水平和增资幅度、自营能力;快乐工作法,即阳光心态、快乐工作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2011年,我被调入新组建的山东能源集团,被任命为技术装备部副部长,主持部门工作。技术装备部是能源集团的技术中枢,全面负责“采掘、机电、通防、地测”各专业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针对集团部分下属矿井地质条件复杂、致灾因素多、生产工效不高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深井巷道支护、灾害治理、装备升级方面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分析、研究,大力实施装备升级、技术改造、系统优化。开展了“EBH300(A)悬臂式岩石掘进机研究开发”“龙固特大型千米深井生产技术”等关键课题研究攻关,取得了预期效果。期间,多项成果获得上级奖励,“山东矿区充填开采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矿区冲击地压类型、发生机理与治理关键技术”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排,我担负起《煤矿安全规程》提升运输部分的修订任务,利用9个多月的时间多次组织专家会议完成了修编工作。作为高级技术专家、第七届理事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技术委员会委员,我先后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支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等职务。
2017年,到肥矿集团工作后,针对肥矿集团矿井特殊的地质条件,我意识到要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力度。指导白庄矿持续推广应用“加密锚索+T型钢带代替超前单体支柱”支护技术和沿空留巷技术,为缓解矿井接续紧张和降本提效奠定基础。在白庄矿率先应用推广了“110”工法沿空留巷技术,解决了矿井生产接续紧张的局面,万吨掘进率大幅降低,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率,减弱了煤柱压力对底板承压水的影响。在梁宝寺煤矿瓦斯管理重点区3602工作面尝试应用了新型瓦斯治理装备和技术,先后引进千米定向钻进技术、高位钻场技术等先进的瓦斯治理技术和治理装备,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梁宝寺矿的瓦斯治理技术手段,为3602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研究实施了梁宝寺矿“轨皮对调”改造方案,成功在3320面、35003面推广应用,效果良好。肥矿防治水经验得到国家煤监局的肯定,在2019年5月30日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该技术受到国家煤监局领导的肯定和推介。
我注重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近年来,主导研制了“矿用信号显示灯”“自动平衡式隔爆架”“局部通风机安全与节能装置”等技术装备,全部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局部通风机安全与节能装置”还获得山东省专利奖优秀奖、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
管理无止境,创新无穷期。对于煤炭这个特殊行业,朴素实用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方法也许更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不是死搬硬套既有的管理理论,不是机械的拿来主义,而必须是科学的、适用的、有温度的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行业、企业特点相结合,必须能够高度精炼、精简高效,必须是与广大职工利益高度契合,必须得到大多数职工的高度认同。在长期的管理和技术工作实践中,我在管理创新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先进实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并上升为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主持华丰煤矿期间,作为单位一把手,通过理念引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创出历史最长安全周期,使这个百年老矿重新焕发生机。我喜欢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职工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叫响了“多用设备少用人、能用设备不用人”“省钱比挣钱更容易”“停止作业一分钟,避免一起大事故”“员工的心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理念。
煤海逐梦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这首明代于谦所作的《咏煤炭》,生动阐释了煤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赞扬了千千万万艰苦拼搏、无怨无悔的煤炭人。江南(中国),作为我职业梦想启航的地方,始终是我情之所系,是我不断汲取进取力量的源泉。
步入科大30年弹指一挥,白驹过隙。回首过去,万水千山踏遍,展望未来,煤海开新路,风正一帆悬。每当我重回母校,在我心里,都是一次青春的回归,我仿佛又回到那个期冀未来、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