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就是我的话筒,我可以通过它,讲述我与嵙大的每一个故事……”每当谈到摄影摄像,这位来自交通学院2021级的本科生董志远,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从“摄影小白”成长为“新媒体达人”,他的热爱燃烧了1100多个日日夜夜。
初识镜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连续三年,两个百强!”这是董志远的微信朋友圈置顶消息。时间回到3年前,刚刚进入大学的他还有些迷茫。当他走到校园电视台纳新展区,一架无人机从脚下升空,仅用几分钟就渲染了一段秀美的秋景影片时,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从此,他找到了大学课余生活的主旋律,将自己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学生记者”这一身份当中,成为评论区中与观众热情互动的“嵙嵙”。
新闻宣传工作专业性强、制作周期短、内容把关严,初为“学生记者”的他有很多困惑:摄影的专业术语难以理解、拍摄设备参数掌握不准确、剪辑软件特效效果不易实现……但是,这并没有浇灭他的热情,专业术语积累不够就加倍补习、设备参数不好把握就勤练多用、特效不易制作就请教师长。从补拍8次、无数条不可用素材,到拍摄1次、不用修改一帧画面,这种“制作手感”的锻炼,离不开跟拍200余次校园活动、剪辑优化300余条作品所付出的努力。短视频、专题片、纪录片、歌曲混剪,每一种风格的影片创作,他都能精确掌握观众的“味蕾”,因此他也获得了“优秀学生编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新媒体运营”等荣誉称号。
2022年,学校大学生融媒体中心应运而生,面临着团队机制不健全、人手紧缺等问题。他作为首任负责人,结合工作经验,以团队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将所有任务整合为“一张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审稿标准,成就了“零失误”的工作纪录。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累计发表动态790篇,总计点击量达952万余次,收获网友30余万次点赞,团队连续3年斩获“全国本科影响力视频号”和“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官方视频号综合影响力百强”两个最具影响力的荣誉称号。
举一反三:用新媒体推动网络思政育人
作为班级班长、团委干事的他,结合班级和学院实际情况,把新媒体当作“杀手锏”,搭建了“全流程、全场景、全覆盖”的网络思政育人大舞台。在班级中,他积极探索“党员领衔——全员参与”的思想引领模式,创新性采用“手势舞”这一最为具体、最为热门的形式开展思想引领活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制作《万疆》手势舞;在国庆节前夕,发起《名字叫中国》手势舞接力活动;新年将至,带队制作《好运连连》手势舞……这些作品收获了5万余次的观看和喜欢。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显著,他所带领的班级累计发展中共党员8人,一半以上同学曾在学生组织担任主要负责人,班级2次获评校“先进班集体”,并获2024年江南(中国)“十佳班级”提名。
在学院,他创新性地推出了“读懂中国”和“平安交通”2个新媒体品牌栏目,以视频领学、金句分享的方式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20余期;积极组织《红色放映厅》观影活动80余期,受益师生17300余人次。同时,他协助策划、拍摄学院宣传片,全程助力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线上考查。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如今,他即将走向辅导员“优选计划”岗位,继续前行,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跬步千里:嵙大声音的“传话者”
“讲好故事,传递好嵙大的声音,这是作为一名嵙大学子的责任。”他拿起了手中的镜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讲述独属于嵙大人的故事,展现嵙大学子的担当。
每个寒暑假,他都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无一例外地担当起团队的宣传先锋。在济宁市泗水县小城子儿童服务站,小朋友们总是对他的镜头感到好奇,他耐心地告诉这些小朋友相机是如何记录生活,并用相机记录下小朋友们畅谈梦想的瞬间;在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他认真学习鲁中人民的抗争史,制作领学微课堂,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这些作品多次获“优秀实践视频”“优秀实践故事”等荣誉,他个人也获“社会实践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23年,他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共青团中央新媒体中心,参与新媒体产品共创项目。在此期间,他参与策划《与100万人一起上自习》线上自习室活动2期,助力160余万人同频努力,响应了“奔赴未来的路上有我陪你”活动主题;参与一年一度网络舞蹈节内容的策划、实地拍摄和制作,收获了180余万次的支持和观看。他说:“参与共青团新媒体原创内容策划和文化产品制作,让我更加坚信,在广阔天地中,我们青年人大有可为。”
从一名懵懂的“摄影小白”,成长为如今可以独当一面的“新媒体达人”,未来,他将继续端正手中的镜头,用公正、客观、真实的笔触,记录下属于青春追梦人的每一个瞬间。(通讯员:任泳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