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江南网页版深度报道正文

师爱无声耕耘惟勤 桃李不言硕果满枝——记济南校区电气信息系教师吕英俊副教授

发布时间:2018-04-16  点击:

 

他平日里不善言辞,课堂上讲起专业知识来却是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他的102创新实训实验室全天候为学生开放,不管是周末还是寒暑假;在他指导的各类专业赛事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很多以突出的专业竞争力走向工作岗位或到其他高校继续深造;他说他的幸福很简单,就是做着喜欢的工作,不遗余力,不留遗憾。他就是济南校区电气信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吕英俊,1994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20多年的从教生涯里,主要从事电子、电气技术、检测及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课堂永远是第一阵地

吕英俊一直坚守课堂这一主阵地,为增强教学效果,他坚持潜心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思路和办法。

吕英俊先后承担过《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控制器原理》等课程讲授和实验指导,这些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与工程行业发展动态密切关联;既关乎学生的专业基础,又要求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增强课堂授课效果,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吕英俊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及时充实更新讲授内容,授课时以激情、幽默、活泼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互动中增进教与学。这种互动的延伸便是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他常常“问教于生”,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倾听学生学习困难和意见,“这样能让我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增强讲授的针对性”。

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2007年济南校区两系成立后,吕英俊从校本部回到济南校区工作,针对校区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以及国内、国际相关课程的发展趋势,他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潜心钻研教材和新技术,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同年,他结合济南校区学生水平和就业需求,经多方考证、调研和慎重考虑,率先尝试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试用32位单片机。他在比赛中了解到大多数高校均在使用32位单片机,特别是在工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中更是使用颇多,已经成为单片机发展的主流产品。于是,2011年在系领导支持下,吕英俊对单片机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教学改革,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及更新,重新赋予了单片机新的内涵,拓展其应用范围。

8位机直接升级为32位单片机,这样的改革不是没有质疑和压力,“工程行业如果学的时候都是相对落后的,那就业肯定不会有竞争优势”,开弓没有回头箭,吕英俊全力投入到教改中,他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备、辅、考三个环节上。他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素材和例证,力求讲授内容简单化、具体化和生活化,并且把实验平台带入课堂,让学生直观所学知识的可操作性,领会所学单片机软硬件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课下直接把学生引入实验室,结合第二课堂的教学,对学生采用不限时的实验室开放和辅导。他亲自带领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预测、归纳、论证,使教师“传”的艺术、“帮”的技巧、学生“带”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凸显单片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强化工科院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吕英俊采取阶段性考试模式,单人单机单题上机操作考试,有时四合班的学生能够达到110多人,30人次容量的实验室,一次考试就是4个场次、110份试卷,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吕英俊基于上述改革申报的《微控制器原理》课程成为济南校区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13年升级为校级精品课程。他针对课堂和实验教学开展的研究还不止于此,自2006年以来,完成年均工作量500多学时的同时,他主持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校级精品课程、特色品牌文化创建(培育)项目各1项,参与其他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他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园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校“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一〇二实验室是第二个家

吕英俊的102创新实训实验室在济南校区颇有名气,因为那里每天都有学生在做实验,晚上灯火通明的,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之分;因为每年从这个实验室里走出去的参赛队伍在各类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因为从这里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年薪远高于同期平均水平……102成了吕英俊课堂之外的第二个阵地,在家人眼里也是吕英俊的第二个“家”。

“与平时上课学习相比,我们更像是研究生的学习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级3班的王雅倩非常享受这种天天泡实验室的小组合作式学习。不少赛事都是在暑假进行的,期间没有上下课和周末的概念,所有的参赛培训队员更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自觉的高强度训练状态,基本上天天都在实验室或图书馆,“我们的指导老师吕英俊老师也都跟我们在一起,为我们答疑解惑,假期基本上没怎么休息,特别让我们感动”。

虽然辛苦,但是吕英俊坚信,这种与其他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学生的同台竞技对于工程类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他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分为参与实践阶段、培养兴趣点阶段、科技实践阶段、创新思维形成阶段四个阶段。配合四个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真正有效地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对于比赛,让校区二本的学生同许多985、211高校的一本学生去竞争,他更看重的是对学生全方位的锻炼,而不是结果。有一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站在高手如云的地方,我觉得我可能知识上不如他们懂得多,但是我学习的能力绝不低于他们,虽然只是一个成功参赛奖,但在心里我给自己的是一等奖,给吕老师的是特等奖!”

近几年来,吕英俊所指导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他指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山东省赛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专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IEEE全国“电脑鼠走迷宫”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山东赛区一等奖1项,山东赛区二等奖2项;ATMEL AVR全国校园设计大赛、第三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各1项;ARM ST校园创新大赛全国优胜奖2项。

只为无愧“老师”二字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相反,满盈着对职业之爱、对学生之爱的教育,必将无声浸润心灵、滋养成长。

有一次带学生在北京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比赛中缺少一个元器件,吕英俊打电话向当地的一个朋友求助,言辞恳切地说,“伙计,尽力想想办法吧,这是关系到学生命运的事情!”这样的细节被学生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吕老师的境界让我懂得感恩和关心别人,他为我们的付出没有任何额外的利益”。在指导学生参赛中,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他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大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团队协作和良好的个人约束能力,“吕老师风趣幽默而言辞恳切的鼓励使我继续坚持了下来,他要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在和老师、队友们奋战几个星期后,看到我们调试的程序可以顺利运行时,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也真正理解了‘坚持就是胜利’的意义……”

“虽然指导赛事对于职称晋升没有什么帮助,但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就是一名老师该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无愧于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走近他,我们读懂了毕业典礼上他作为教师代表寄语学生时,那些热烈掌声背后的深意,那是对吕英俊“十大最难忘恩师”“我最难忘的恩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的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