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江南网页版深度报道正文

最后的党费——老党员、老教师王慕龄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6-06  点击:

4月28日,青岛,傍晚,我校退休教师、原基础课部力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王慕龄老师因病去世。

临终前几天,王慕龄感觉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交代好,他拉着孩子的手说:“革子,我现在青岛,你一定记得给泰安校区我们党支部的姜阿姨交上我的党费。”

这是一个老党员、老父亲的最后遗言,王崇革含泪点头。

王慕龄所在的泰安校区岱宗大街退休第四党支部书记、老党员、老教师莫德鼒收到王崇革转来的党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篇“微报告文学”——

2022年4月28日,我支部“光荣在党50年”的王慕龄同志在外地病逝。他儿子给支部同志发来一条微信,竟是完成父亲遗训,代父转交党费。

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临终的愿望是交上最后的党费!

作为党支部书记,读着微信,其中诠释的党员、党性、初心、对党忠诚、奋斗终身,在我脑海中久久地涌动着……

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韦安永向记者介绍,王慕龄老师一生勤勉敬业,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晚年仍然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他信仰坚定,一生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临终不忘交上最后一笔党费,弥留之际用自己的遗嘱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政治品格,体现了我校离退休党员干部良好的政治素质。

王慕龄,1939年2月出生于山东郓城,年轻时刻苦努力,立志求学,从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考入北京矿业学院力学系理论力学师训班。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1960年9月分配到当时的山东煤矿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任教,是我校建校初期艰难办学岁月中为数不多的骨干教师之一。

王慕龄虽然多年求学,入职后又在高校工作,但却一真保存着热爱劳动的朴素本色。1966年,他在济南南部山区参加了修建卧虎山水库劳动,时间长达半年。修建水库,体力劳动消耗大,每天只有一茶缸小米饭主食,干一天活,累得回到工地倒头就睡,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坚持在艰苦的岗位上辛勤劳作,直到完成任务。

那时,王慕龄家庭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五口人全靠王慕龄一人的工资生活。当时,王慕龄月工资47元,有一个月,支付完水电费、幼托费后,还欠两元二角钱。根据当时政策,家庭成员人均不足15元的可以领取救济钱款,时任基础课部党总支书记曲强与工宣队同志一行将救助钱款送至家门时,王慕龄婉转谢绝了。他说,“困难不止我一家,把钱送给更需要的家庭吧。”

1976年,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由于余震连连,为保安全,大家都搬到楼外空地里躲避,王慕龄忙前忙后,热心帮助周围同事搭建防震棚,谁家有事,随叫随到。后来,山东矿业学院主校区搬迁至泰安,到泰安的最初半年,王慕龄一家五口挤在学校西门传达室的一间半小房子里。后来条件有些改善,搬迁到西家属院的平房,王慕龄自己砌了个小石头院子,种些蔬菜,自种自吃,也时常与邻居分享。邻里相望,互帮互助,相处十分融洽。有一天晚上,邻居陆美子老师的小儿子发高烧,王慕龄知道后抱起孩子就送到了医院。时至今日,现已移居上海、90岁高龄的陆美子老师还时常提起,说王慕龄老师热心肠,是非常值得尊敬的邻居,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

王慕龄在基础课部力学教研室工作期间,任力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他立足岗位抓党建,与同事一道,坚持学习先进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时,力学教研室有王洪兰、胡心荣、邹霞等老师,大家心非常齐,事业心又强,都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在想方设法提高讲课艺术,讲好每堂力学课程。从王慕龄留下来的遗物发现,他的每本备课本都书写非常工整,每一个图、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教学模型,都精挑细选,标注清晰。那时,老师上课用粉笔板书是教师基本功,王慕龄的粉笔板书不仅认真,而且当得一个“美”字,看他的板书简直是审美享受。他上课讲课详略得当,风趣幽默,条理清晰;下课后披一身白色粉笔末子离开教室,风度不凡,潇洒飘逸。

教师最大的执念是学生,最大的财富也是学生。王慕龄一生爱生如子,对待所教的学生都用心尽力。他桃李天下,泽被门生,教过的臧家博、刘慧玲等,数十年过去了,一直彼此保持着密切联系。他的居室家具不多,但简朴的书架上,却摆满了苏联时期的力学教材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教科书,还有自己编写的《工程力学手册》《理论力学》等教材。

王慕龄老师一生教书育人,同时还承担矿用钢丝绳检验工作,每次钢丝绳检验的拉伸、弯折、扭转数据都认认真真填写清楚,计算得一丝不苟。经他手检验完成的产品,被用户称为信得过的检验产品。

王慕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成长起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理解最深、感受最切。谈起自己的经历,他时常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他党性极高,在岗期间的党支部建设中,坚持带领支部党员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定期召开支部活动,开展党建工作,与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集体研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报刊资料,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争当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后继人才。

1999年王慕龄退休后,人老心不老,仍然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晚年闲暇时,他总是喜欢到离退休活动室坐坐,看看报纸,了解些国内外大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他卧室的书桌案头,总是摆放着各个时期的政治理论学习书籍,一有空就进行研读、学习、做笔记。虽然年事渐高,闲暇之余,他还是喜欢在每天清晨,独自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翻阅支部发的学习资料。每天晚饭前,按时观看新闻联播,成了他固定不变的生活习惯……

韦安永介绍说,王慕龄老师一生严谨治学,光明磊落,工作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为人耿直善良,乐于助人。退休后仍然多年担任成人教育课程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他的学识、修养,体现了“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据家人介绍,李斌、吴哲辉、蒋全法、李培俊、王培良、莫德鼒等都是王慕龄多年的挚友,他们曾经一起走过了多年的难忘岁月,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惦念。他们之间结下的友谊,在各个老友们的杂记、散篇中都有零星记载,睹文思人,感慨万千。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王慕龄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是他对党的忠诚、对教育的事业的执着情怀,如一缕清风,仍时时环绕在我们身边。(记者:信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