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江南网页版深度报道正文

利用“学习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教学

发布时间:2019-09-29  点击:

在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已经按照小组分坐在一起,每人面前除了教材,还摆放着球、棒等用具,随着超星“学习通”APP登录教学班级并投屏,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扫码签到;课前的预习讨论还有几分钟就要截止了,仍有同学在“学习通”中提交补充回答……铃声响起,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结构基础》的一堂课开始了。

在互联网成为资讯获取主要来源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移动化的时代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程教学中主动将知识体系进行精细划分,录制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课前将预习资料通过“学习通”推送、课堂授课时将互动性融入教学进程、课后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综合题目分析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优势。

课前针对本次课的预习资料通过“学习通”推送,学生能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程度,随时点播反复观看,满足个性学习、碎片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学习通”自动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精准制定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授课时,将“学习通”形式各样的互动功能融入教学进程,形成学生能实时参与的师生交互教学情境。“随机选人”让每位同学精神集中;“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限时测验”起到课堂督促的作用;“投票”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意愿;“讨论”使每位同学都能发表意见。

材料结构基础课程多为微观理论,抽象性强,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特别注重抽象理论的多维度具象化,使之成为学生可感知、能动手参与的知识内容。我上课时经常携带许多晶胞、球堆积等实物模型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购置了球、棒等材料分发给同学,学生们可以动手构建模型,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课后,设置拓展性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学习任务多为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在解决方式上学生拥有实质的自主权,可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可以借助书籍、网络等多种形式,在更广阔的背景上获得知识的全方位充实。例如,布置的一道作业题目是关于晶体材料调研,学生们以课本知识为根,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具有明显的自我思考意识,调查内容多是围绕现代科技的关键材料。

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时建立了形成性质量评价体系。“学习通”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等学习情况自动采集,质量评价指标驱动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学习通”形式灵活的“评价”功能,让学生参与到成绩评定过程,如拓展性作业公开汇报的成绩由班级同学共同评价,完成小组任务时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匿名打分,这样既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又培养学生注重合作的意识。

小小一堂课是教学全过程的缩影,学生对于“学习通”信息化的教育媒介,从新奇到适应,最后能熟练使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据统计,主动参与讨论的学生比例平均为68.89%,最高达83.33%;参与课堂综合性问题抢答的学生比例最高为63.33%。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平行班级相比,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综合题目分析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优势,终结性考试的平均成绩提升11.4%。(作者:材料学院 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