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觉得‘党员’二字是闪光的荣誉,通过主题教育学习,才真正明白‘党员’代表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校机电学院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党员杨扬在参加该支部主题教育学习后如此感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坚持学用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把主题教育与推动科技创新相联系,主题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高大上的“深水管道沟槽式连接器安装机器人”“两栖浒苔打捞防控无人船”,到接地气的 “智能送餐机器人”“海洋能发电装备”,这些好创意均出自这个学生党支部。
这个将支部 “满满活力”化为学生成长 “足足动力”的党支部,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在广大同学中形成“星火燎原”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带着“初心”去“创新”
承担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荣誉150余项,省部级荣誉300余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我校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学习教育 “实”起来、“活”起来,科技创新拿到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产品总是在创新,唯有初心不变。”在团队里,第一任队长孙朝阳的这句话一直传递着。加入这个团队,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创新”梦。
“有一次去海水浴场,因为爆发浒苔,被关在了沙滩外……”谈起要设计“打浒”船的初衷,团队成员王宇说道。带着“保护海洋”的初心,王宇的构想是设计一艘可以在沙滩、近海进行打捞作业的水陆两栖无人船。
为了实现这个设想,王宇和团队成员历时一年,设计出第一代“打浒”船。然而,当他们兴奋地带着作品到海边做实验,遭受到了巨大打击:由于实验船体做的较小,一个大浪过来,小船竟变成了散在水面上的一堆零件。
“越是遇到瓶颈,越要有初心不改的执着、义无反顾的担当,越要有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充沛顽强的斗争意志。”在队员们沮丧的时候,王宇坚定地说。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改进,浒苔打捞防控无人船不断完善。“经过几次下水试验,效果非常好,我们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队员李佳奕说。
“我们同学在宿舍阳台上研制出了机器人,太厉害了!”一把螺丝刀,一把尖嘴钳,一把“淘”来的电线……团队成员陈天祥和几名同学在宿舍阳台上,设计制作出一款清洁机器人。陈天祥告诉记者:“创新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支部”为科创注入“活水”
在这个团队背后,有一个坚强的 “主心骨”——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
这是一支突出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勇当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领头羊的党员队伍。在党支部带领下,团队涌现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一批优秀党员。
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苏超告诉记者:“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自成立起就确立了 ‘科技创新型特色党支部’的目标,通过‘支部搭台,党员唱戏’,支部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支部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助推器’。”
“支部”为学生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团队成员来自机械、能源、测控等各个专业,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了支部,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把思想、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团队党支部书记张玉环介绍。有了这个“聚力器”,近年来,支部党员共同完成论文 20余篇,申请专利22项(发明专利4项)。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支部党员的“榜样”引领愈发凸显,成为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策源地。“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把创新当作一种学习方式、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时尚追求”,张玉环表示。
该支部建立了科技创新结对帮扶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科技交流活动,以讲座、辅导等形式为同学们普及科研技能;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党小组,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参与指导12支学生创新团队,开展项目讨论和技术指导,引导同学参与科技创新竞赛;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钢壁攀附壁面作业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矿山开采机器人等项目层出不穷。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韩宝坤说,“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有效实现‘支部与团队共生,党建与科创并进’,支部成绩的取得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创新与育人同频共振
“如何用科创培养更多的人”是支部党员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该支部的答案就是:把学生科技创新与育时代新人结合起来。让今天听故事的人,成为明天故事的主角。
“我们要在创新之中谨记初心使命,这样才能把创新坚持到底……”在团队党支部与新生“面对面”时,支部党员戴汉政如是说。近年来,团队承办了 “液压原理创新设计大赛”“寻迹灭火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特色学生科创活动,利用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厅,进行创新教育,让更多的同学走近科技创新。
近年来,团队成员连续两届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先后涌现出了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生董国正、中科院博士生孙朝阳和胡明伟等“榜样”,团队与多个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合作上百万的项目,团队成员创办了北京斯迈德自动门有限公司、青岛海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党建、科创与育人同频共振已见成效,科技创新显然成了一条“育人”的“绿色通道”。(记者:韩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