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江南网页版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沈洪嘉:怎样上好一门大学课程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

我1959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淮南矿业学院,后来随学校搬迁到山东矿业学院,一直没有离开学校,也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承担“电路”课程的教学任务。我的性格、个性、兴趣爱好等,是很适合当大学老师的。我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实事求是,对工作精益求精。我始终认为,在大学里任教,迎接一拨又一拨的青年才俊,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可以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没有愧对讲台,也没有辱没我所从事的职业。在38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共开设过30多门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路、电路电子学、电视原理、电工学、电机学、机床电器、矿用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电子测量技术、光电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网络理论、文献综述等,主编过一本《电子技术基础》(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教材。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较高评价。留校当老师的亓学广跟我讲,上大学时我给他们班上电视原理课程,第一次讲完课,同学们就反应很热烈,评价我讲的课很有条理,深入浅出,大家都能听得懂,都很高兴来了个有水平的好老师。我曾经给王卓鹏所在的班级上过数字电子基础,听完课后他评价说,听沈洪嘉老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认为,要想上好一门大学课程,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校教师高尚的言行和道德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所接触的每一位学生。而这种言传身教的结果,会在学生身上扎根,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也就会将这种品质带到社会的各个行业,进而再感染他们身边的人群。因此,对于社会来讲,高校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无疑具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力。也因为如此,高校教师更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高尚职业道德的表现之一,就是高校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当前,高等学校里面有个不好的现象,有些教师把教学工作当成“副业”,把精力用在了教学之外的地方,如热衷科研而忽视教学、到校外“走穴”上课,而对校内的教学任务得过且过,用于培养学生、精心给学生讲课的精力很少。当然,搞科研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为搞科研而忽视了教学,甚至对教学工作不管不问,就不对了。在这一点上,学校的评价引导也很重要。许多大学教师反映,现在高等学校管理导向上出了问题,以科研为唯一标准,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导向。可喜的是,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慢慢好转,很多高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很多高校都出台了有关的规章制度,把教学工作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考量,或者重奖教学名师等等。其实,最先需要改变的是高校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高校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安心从教、乐于从教,爱学生、爱讲台,用心做学生的榜样、做教育者的榜样。

其次,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教学工作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不能滥竽充数、误人子弟。从根本上来说,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首要功能,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终归要落实到一流学生的培养上来。而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本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现在有些高校教师,不善于学习新知识,“一本教材走天下”,上课时照本宣科,甚至个别的老师离开PPT就不会讲课了,这样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呢?我们过去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要更进一步了,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快捷而且方便,教师如果不注意加强学习,就没法站稳讲台,就不能获得学生认可。如果再出现不懂装懂的情况,就被学生所嫌弃了。

要想上好一门大学课程,还需要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一开始备课写讲稿的时候,要把课上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么做的。当然,时间久了,教学经验丰富了,就可以不用写得那么详细了。写的讲稿,要让学生能够听懂,这样,学生才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听讲。另外,写好讲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讲课时黑板上的板书如何安排,文字、图表、公式放在什么位置,更能够清晰易懂。我原来给学生上课,一节课板书的内容正好写满黑板,什么内容放在什么位置非常清楚,学生记起笔记来就很方便,对于学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内容,帮助很大。

最后,我想要告诉年轻老师的是,每一门大学课程的教学规律都是相通的,只要认认真真地去讲好一门课程,就能够讲好其他课程。所以,青年教师在接受第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课。同时要注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选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讲述:沈洪嘉 整理: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