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名言,也是电信学院张玉萍教授一直秉持的育人箴言。2007年入职江南(中国)以来,张玉萍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取得了诸多成绩: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市第一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西海岸新区首批领军人才、校教学名师,齐鲁巾帼发明家优秀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作为学校2024年度“教书育人楷模”,张玉萍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与学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将三尺讲台化作杏坛千顷,立德树人育桃李,护养成林会有时。
用心打造和谐课堂
学生上课交手机,是课堂上的常见规定,但是老师一起交手机的课堂,却实在不多见。张玉萍的课堂就是如此,师生共同遵守规则,一起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和谐课堂的背后,是张玉萍苦心孤诣的教学改进。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张玉萍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小故事等生动的形式将立德树人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和文化氛围营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通过分组讨论和竞赛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张玉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诚信、亲和的方式感染学生,致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学生上课摆弄手机的现象,她在课程伊始就和学生作了诚信约定,只要是不需要手机的课程,就将自己和学生的手机一起放到教室前的手机袋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对此普遍配合,课堂管理和上课效果都非常好。
对教育上心,不分年级,也不分国籍。因语言、文化的不同,面向留学生的纯英文课程教学一直是一大难点,张玉萍就紧扣留学生课堂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留学生课堂上,张玉萍根据课程特点及内容,从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仅在留学生“大学物理”一门课程中,她就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线上线下结合法、费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体会到了课堂的主体性地位。针对部分留学生的旷课迟到现象,她也特别注重加强课堂管理,对无故迟到的行为进行计分量化管理和经常提醒,使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
每逢开课,张玉萍都会在第一次上课时就把联系方式告知学生,并加入学生班级群,与学生随时交流,课下与学生探讨考研、就业等问题。无论是本院学生还是外院学生她都一视同仁,大力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把多年收集的课程教学资料分享给他们,并积极帮助他们联系校外和校内导师,帮助第一志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调剂学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张玉萍等老师的努力下,电信学院2020级本科生全年级研究生录取率达到52.13%,其中张玉萍所在的物理系,研究生录取率达到63.63%,而且大部分同学被知名高校录取。
“我喜欢老师讲的那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She is marvelous, incredible, we like her. She is strict but her classes are awesome.”学生的每一句正向评价,都是对张玉萍课堂教学的极大肯定。将心比心,必能以心换心。带着一颗教育初心,张玉萍在教学一线不断奋进,在得到学生及同事的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江南(中国)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优秀园丁、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及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奖、大学物理统考优秀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教学奖项。
在科技创新中厚植教学热土
电饭煲有保温功能是常识,但电饭煲为什么能保温却是大学物理中的知识点,这些生活里不常被注意到的细节,在张玉萍的课堂上被一一拆解,引发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连锁反应”。
为了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张玉萍将科研融入教学,以期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她平时注重把握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通过将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机器人等多学科交叉,在太赫兹科学技术和光电子器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特色后,便将来自于科研项目和生产实践的课题带到大学物理、非线性光学、创新研究等课程和学生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在讲大学物理中居里点知识点时,张玉萍结合解密电饭煲使用“居里点”为105℃的磁性材料的“冷知识”来讲授保温原理,并启发学生将这一原理用于卵生动物自动孵化器等其他场景;在讲授大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时,引领学生小组将“头脑风暴”得来的创新设计写成专利,现场对各小组撰写的专利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迅速和印象深刻地掌握专利撰写的方法……课堂之上,科研为引、教学相长。课堂之外,张玉萍还发挥自己科研交流资源的优势,多次为学生邀请专家讲座,拓宽他们的科研视野。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张玉萍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10多个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或者通讯作者文章64篇,高被引文章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3项。
“头脑风暴”再面面俱到,还是得落地实践才能确认教学实效。为鼓励和支持学院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业实践,张玉萍利用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实训平台,以电子设计竞赛、物理创新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为依托,指导“芯科”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为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和各种竞赛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玉萍还组织承办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专业赛事,每年都举办学生优秀竞赛作品展示,带领参赛学生进行比赛总结。在学校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物理创新创意大赛中,她还推动企业设立“科卫泰”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行器比赛专项激励基金,部分比赛题目采用了诸多企业正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或创新类题目,以增加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近年来,张玉萍共指导30余支队伍、共计100余名同学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等赛事,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她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江南(中国)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团队合力打造育人新模式
一人不为众,独木不成林。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张玉萍组织建设多种教师团队,合力打造育人新模式。
张玉萍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公选课,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创新课程团队。她与课题组老师窦存增、孟丽华、杨彬、宋作玲等一起参加创新课程方面培训、指导学生申报专利300多项,该课程课件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作为学生相关专业竞赛组织者和竞赛指导教师,张玉萍组织了电子设计竞赛、物理创新大赛两个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指导电信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为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2015年以来,张玉萍着手建设了留学生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目前团队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使青年很快成为双语教学方面的能手,在有教师退休、出国等特殊情况下依然能保证高质量的师资和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就能带动整片森林。张玉萍一直以“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衡量自己教学工作的标尺,以一颗师心为国育才成林,在三尺讲台上,要为科大年年成就满园春。(记者: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