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电学院,有这样一位辅导员老师,从业辅导员工作13年,带过的学生超2200人,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她始终满怀对工作的热情,用心陪伴学生成长成才。
她就是机电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樊玉华,近日获评第四届在青高校“十佳辅导员”称号。她春风化雨,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她循循善诱,细致关怀感动学生;她坚守初心,温情脉脉培育学生。作为学生眼中最亲切的“樊妈妈”,她累计守护了54个班2278名学生的青春。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然会定期与她联系,向她分享自己的喜事与心事。她说:“能被学生惦记,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樊玉华曾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第八届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个人创新奖及校优秀辅导员、青年五四奖章等各项奖励20余项。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课题20余项,多项典型做法被多家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锤炼育人底色,浸润匠心之根
樊玉华注重用“红色文化”育人,构建“三维三度”育人模式,即校院联合、校际联建、校地联动三个维度,全面提升思想引领的力度、高度、广度。
她创建的“领航青春”宣讲团,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威海马石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青岛军休事务所等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引领活动,使思政教育“活起来”。她指导“梦耀中华”实践服务宣讲团,通过“大课堂+小讲堂”“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微团课、微直播面向广东、四川、新疆等省内外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宣讲红色文化,使红色故事香满校园、香飘千里。8年来,团队足迹遍布20多个县市,行程5万多公里,为数万人宣讲400多次。她指导团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红色专项全国二等奖,事迹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媒体报道60余次。“让‘看得见的红色文化’成为‘用不尽的青春力量’。”在她的指导下,许多成员升学到其他高校后,搭建桥梁,以星火燎原之势继续讲好红色故事,还有成员放弃优渥的就业机会,选择奔赴大山深处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思想的伟力不断凝聚前行的力量。
擦亮专业特色,赋能匠术之基
樊玉华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解锁育人密码。她主持“风向标”辅导员工作室,创建公众号,提出“六位一体”学风建设“田间管理法”,即思想教育培土引学风、组织建设蹲苗助学风、科技创新精灌促学风、平台建设壮苗育学风、制度建设修枝保学风、先进典型正苗导学风,工作室事迹被《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工作室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彩虹桥’学生成长指导手册》,建立‘结对帮扶档案’。”樊玉华表述建立工作室的初衷。
她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创新育人路径。她构建“YU见机械+”学生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匠心向党立德、勤学笃行启智、筑基赋能强体、内外兼修尚美、躬行践履悦劳,扎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她坚持以产教融合为引擎,助推育人合力。她创新性地开展“揭榜挂帅”“寻找合伙人”等科创活动,与海信、海尔集团共建“嵙大·海信班”“信封俱乐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将工匠精神具体化、实践化,助推校企协同育人。所带班级考研深造率达65.7%,班级推免率超出学院平均推免率近3倍;所带学生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奖励200余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诠释师者本色,传授匠人之道
13年如一日,樊玉华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们身上,守护和陪伴学生成长成才是她未曾改变过的教育初心。手术室外整夜守候病危学生、疫情期间给考研学生送饭送药、为已毕业的患病学生筹款捐助……
一路走来,她以赤诚的情怀沉淀师德、以无私的奉献守护学生、以炙热的温度播种希望。“她笑起来的时候总是能那么容易让人记住,就算中午忙得没有吃饭也会分享手中的food给你。”“她总是把我们的事放在第一位,时常为我们操劳到深夜。”当看到学生写的感恩话语时,当听到学生毕业季为她创作RAP时,当收到毕业生发来的喜报时,樊玉华就觉得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樊老师,我感觉您的工作特别有价值,我将来也想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辅导员!”事实上,她所带学生中已有12人受她影响选择从事辅导员工作,从“我”变为“我们”,师生携手守护青春向阳而生。
风雨兼程十三载,从学生中的“华姐”蜕变到“樊妈妈”,不变的是她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满满的爱。樊玉华表示,未来她将继续用最温柔的心做学生最温暖的“燃灯者”,守护每一个青春梦想。(通讯员:王鑫鑫 曲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