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江南网页版科大声音正文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五个文明特性

发布时间:2023-09-25  点击: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并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

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贡献,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也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五个文明特性。

在主题教育中,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恒久的文明特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用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打破“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有助于建构一个有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文明秩序。

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连续性的文明特性

中华文明源远而流长,从未中断,汉字一脉相传,典籍传承不绝,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早已湮没在历史风沙中,中华文明这种突出的连续性,在世界发展史上是难得的,更是唯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突出的连续性始终蕴含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人向西方学习,对现代化的各种道路进行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继承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革命也是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路径的必然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扫清政治障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新时代勾画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引领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化解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成功应对了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保持中华文明连续未断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继续丰厚滋养新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继续保持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长河中赓续连绵。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特性中最关键的一个,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生命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创新性的文明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创新性源自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焕发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建国70多年的历史伟业。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简单延用母版,旁无参照,不是照搬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要创新出新版,首先是现代化理论的不断创新,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的理论,从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到新时代系统性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一条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用创新带领14亿中国人民告别绝对贫困,实现了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创造了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奇迹。中国共产党用创新带领14亿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历史更多的奇迹。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正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不竭源泉,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统一性的文明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统一性根植于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文化传统。秦统一六国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形成了中华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中华多元文化相互潜移默化,中华各民族融为一体,大一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信仰。西方文明是一次次断裂的次生道路文明,“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鸦片战争后山河破碎,大一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结构”促使中国人民呼唤重建现代大一统。在中国现代化探索进程中,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重建现代大一统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70多年,也是巩固和发展现代大一统的7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坚定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团结的现代民主国家,就是中国大一统的现代形态,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政治保障。

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包容性的文明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包容性源自中华文明具有突出包容性的“和合”文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包容性是“与天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其包容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天地生生、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维,参赞化育、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念,乐山乐水、敬畏自然的生态生活态度,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赋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避免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包容性是“与人和”,“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其包容性在政党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提出协商包容的“民主联合战线”,抗战时期以宽广包容的政治胸襟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三三制”政权构建了政党协商民主的中国模型等。建国70多年来新型政党制度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求同存异”的制度包容性,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竞争性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是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之中,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文化底蕴。

五、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和平性的文明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和平性源自中华文明“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社会理想。西方大航海的开辟伴随着血腥殖民与贩卖奴隶,而郑和七下西洋开启的是和平之旅与交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上传承了中华文明“以和为贵”的文化特质,将“与邻为善、协和万邦”的理念转化为国与国之间文化互鉴、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汉朝的古丝绸之路连接亚非欧,开通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对话之路,新时代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政治互信的责任共同体、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之中,和平性是中国式现代化长久发展的牢固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五个文明特性决定了中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克服了过去五百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现代性危机,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式”新道路上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作者田静萍,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